根据“2006长三角女性乳腺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宁波七成以上的职业女性遭受过乳腺病折磨,发病率在30年间翻了3倍多。上海已经成为全国发病最高的城市,其中白领、教师等知识女性以及高收入女性最易发病。在乳腺调查中,乳腺癌中早期癌的比例占57.5%,而非调查查出的癌症中早期癌的比例只占25.1 %,多数是中晚期癌症。许多女性对乳腺疾病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也是乳腺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病,男女均可发病,妇女最常见,多见于30-50岁妇女,尤其接近绝经妇女;而乳腺小叶增生症也多见于未婚年轻妇女或少数已婚妇女。
本病的发生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女性的乳腺是性激素的重要靶器官,正常的乳腺组织结构随着月经周期的影响每日都在变化。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几十年一直受到垂体和卵巢各种激素作用的影响。体内激素平衡失调达到一定程度,终将导致乳腺周期性难生、复旧这种周期性变化发生变异,如乳腺复旧不完全、组织结构发生紊乱,即出现增生。病程从数周、几个月至几年不等.表现为周期性乳房胀痛,尤以月经前期为重.月经后期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期长者乳房胀痛没有规律性。病者有一侧或者两侧乳房胀痛,疼痛可向腋窝、颈部、背部放射。检查乳房可以发现乳房病变象条束、结结、片状肿块,边界不清楚,有触痛(即手指按压时疼痛)。少数人有乳头溢液,溢出之液体清亮、淡黄或者白色。约有3%--10%,少数病人有癌变可能,往往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癌变的机会也相对增加,成为体内的一种“隐形杀手”。
乳腺增生早知道
1、乳腺增生诊断标准
乳腺增生以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
(1)临床上有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大小不等,质地坚硬,肿块表面常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与皮肤不相连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及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
(2)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经前轻度乳房胀痛、青春期乳痛及仅有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
(3)临床体检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结节,质韧,多位于外上象限,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常有轻度触痛,腋下淋巴结不大。
(4)利用钼靶X线或干板摄影、B超、热象图等辅助检测手段,必要时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及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等其他良、恶性乳腺疾病。
2、乳腺增生病的鉴别诊断
乳腺增生病患者若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没有明显的经前乳房胀痛,仅表现为乳房肿块者,特别是单侧单个、质硬的肿块,应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相鉴别。
(1)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纤维腺瘤: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双侧多发,肿块大小不一,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亦可呈硬韧,偶有单侧单发者,但多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触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可随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无触痛,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 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特有的环形透明晕,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2)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但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肿块多为双侧多发,大小不一,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活动,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的大小性状常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且肿块生长缓慢,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硬,有的坚硬如石,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长到很大,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线片上,乳腺癌常表现为肿块影、细小钙化点、异常血管影及毛刺等,也可以帮助诊断。肿块针吸乳腺癌可找到异型细胞。最终诊断需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准。
乳腺增生应该如何治疗?
乳腺增生是女性内分泌紊乱所致,如卵巢分泌黄体酮可使乳腺腺泡发育。分泌的动情素可使腺管发育,而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则乳腺正常。如果女性不结婚、不生育、不哺乳则造成内分泌失调,此时就易发生乳腺增生。表现为双乳腺腺管未端增生,此时乳房内有散在的小结节,经期前肿胀痛疼,活动更痛。
在治疗前去有条件的医院进行B超或X线乳腺照片,若乳腺有实性肿块或钙化点,不能排除肿瘤等,则应采取手术治疗,不然会误治和延误病情。没有上述情况则可进行生活调理和药物治疗,生活调理前面已叙述,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乳痛症和乳腺小叶增生症都是乳腺增生症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可用乳康片和乳块消胶囊等中成药口服治疗,其副作用小,是目前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西药三苯氧胺和甲孕酮也很好,但有一些小的副作用,一般不影响治疗。治疗期间注意生活调理,药物治疗时间一般3—6月,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部分乳腺增生症会自行好转,也有少数病人会复发,但一般不会很重。乳腺腺病无症状不用治疗,定期随诊即可。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晚期,无特效治疗方法,若B超检查有乳腺囊肿,可行囊肿穿刺抽液然后服三苯氧胺治疗1—3月,多数会缓解,但乳腺囊性增生症有约会5—8%的癌变率,要重视定期检查,治疗效果不好时,最好手术治疗,可消除癌变的机会。
中药治疗,可使用调经、活血化瘀、行气散结药物,如乳腺增生丸、乳癣消等中成药,亦可使用水煎剂。乳腺增生症病人切忌乳腺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否则后患无穷。总之,乳腺增生症并非想象的可怕,要消除乳腺增生症等于乳癌的错误观点,治疗只是防治乳腺增生症的辅助手段,定期乳腺检查才是防冶癌症的关键。
如何预防乳腺增生症?
最近的乳腺疾病监测资料表明,乳腺增生症的患病率达20%,占乳腺疾病的第一位,仍是乳腺最常见的疾病。谈到乳腺增生症,多数妇女常常要询问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乳腺增生症会变癌吗?绝大多数乳腺增生症不会癌变,故不必过分担忧,只要定期到乳腺专科检查,是可以早期防治乳腺癌的。另一个问题是乳腺增生症能预防吗?这首先要从引起乳腺增生症的病因谈起,乳腺增生症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只要消除了这些原因,就能减少乳腺增生症的发生,但引起增生和病因很多,有的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只能从目前已知的原因进行预防,人工流产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应尽量避免计划外怀孕,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可防止在年青时就患上乳腺增生症;不生育的妇女也易较早发生乳腺增生症。
母乳喂养对乳腺有许多益处,多哺乳使乳腺得到充分的发育,断奶后乳腺退化较好,不易患乳腺增生症,即使有也较轻,易治疗。精神紧张、忧伤、工作乏力、过度劳累等也是影响内分泌的重要因素,极易因此引起乳腺增生症。由于这些因素常常伴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特别是知识界层,所以,对乳腺增生症有人称为“现代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保持愉快、乐观、健康的心态、劳逸结合和积极面对人生,将是有助于内分泌的平衡,减少乳腺增生症的发生。
热点关注:乳腺增生会不会变癌?
不少女性朋友在体检时发现乳腺增生,担心以后会不会变成乳腺癌;还有一些女性常被乳头溢液所困扰,忧心忡忡不能自拔。
宁波华美妇科专科医院专家介绍说,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在30至50岁的女性。乳腺增生是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其发生与内分泌功能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有关。研究表明,从组织形态学看,不伴有乳腺导管上皮增生的单纯小叶增生,占全部乳腺增生的70%,乳腺增生会发生恶性病变,应每隔3个月去医院复查。
乳头溢液颇为常见,有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有的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也有的是乳腺局部病变的一种反应。发生乳头溢液的疾病很多,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良、恶性肿瘤;炎症;乳腺增生病。肿瘤占60%-70%,其中乳腺癌占1/4。
溢液的性状与病因无直接关系,但血性、浆液性、水样溢液中癌的发生率最高。稀薄的血性溢液多数为癌;黏液性溢液多为良性病变;而明显的血性溢液多见导管内乳头状瘤;脓性溢液多系感染所致。由于乳头溢液中乳腺癌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因而女性如果出现了乳头溢液的症状应赶紧去医院诊治。
华美专家温馨提醒:最好每月应作一次乳房自我检查,每年应请专科医院检查一次,每两年进行一次乳房X线检查,及早发现乳房病变、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在线QQ专家:604511459 热线:0574-87497899